TG反波胆官网入口
麻产业的动能转换
来源:TG反波胆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4-22 03:47:09

  虽然麻产业持续萎靡,但麻作为经济作物,还有它的优势,即粗蛋白含量高。除此之外,麻还富含绿原酸,它具有消炎、抗氧化功效,可作为抗生素替代添加剂使用。

  走进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以下简称麻类所)的新建科研大楼前,一朵大红花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的牌子上随风飘扬,不了解的人以为是新机构,其实它早在2011年便成立。

  前不久,南方经济作物发展的策略暨麻类研究所建所60周年学术交流会在湖南长沙举行。麻类所所长陈万权研究员作了“承麻类科学底蕴 谱南方经作新篇”的报告。敢于转型,孜孜求索,这正是麻类产业近几年来发展的缩影。

  2009年,从华中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刘头明便来到麻类所工作,开展苎麻纤维的相关研究。刘头明现在是麻类所南方饲料作物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从刘头明所在的研究室便不难发现,他的研究重点集中在“饲料”上。刘头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正常采访时介绍,早在博士毕业那会,他就看到麻产业正在走下坡路,只是囿于当时没有更好的机会转型。

  60年前,麻是国家战略物资,被列入国家农业“十二字”方针,排在粮棉油之后,为第四大类作物。而麻类所也是在这个关键时期成立的。

  刘头明团队从事的苎麻重要性状的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算是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并取得了不少实质性进展。但时过境迁,麻产业持续萎靡。

  刘头明向记者介绍,产业持续低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机械化水平过低。苎麻作物的种植一般以获取其纤维为目的。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收割、剥离、脱胶需要机械化。二是脱胶后废水难处理,对环境污染严重。

  2014年,机会来了。这一年,麻类所组织申报了9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并全部入选,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科研潜能,研究对象从传统的麻类作物拓展到南方饲料作物、南方特色蔬菜和果树、农产品生物加工、农田面源污染治理等跨行业、多学科领域。

  其实,早在2011年,麻类所已经在南方经济作物领域进行探索,并成立了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但当时一直探索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开展太多工作”。刘头明说。

  但麻作为经济作物,还有它的优势,“粗蛋白含量高”。刘头明向记者介绍,麻的粗蛋白含量是18.5%~23%,与优质牧草苜蓿的粗蛋白含量相当,开发饲料作物将是他们团队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

  除此之外,苎麻还富含绿原酸,它具有消炎、抗氧化功效,可作为抗生素替代添加剂使用。

  有了科学技术创新工程的支持后,刘头明所在团队开始围绕“苎麻饲用”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研究。4年来,刘头明所在团队在南方草食动物饲料蛋白替代和抗生素替代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转型并不代表放弃。“应在挖掘麻类作物新动能的同时,向南方经济作物上拓展。”陈万权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在原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设立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一直由麻类所作为首席科学家依托单位。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机会,“麻类所扛起麻类产业技术体系的大旗,为解决麻类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联合全国麻类同行协同攻关、并肩奋战”。陈万权说。

  但在麻类产业持续萎靡的背景下,他们更需要瞄准国家产业重大需求和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前沿,积极转型。

  据陈万权介绍,近年来麻类所在麻类多用途研究和南方特色经济作物研究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如成功发掘出苎麻、黄麻、红麻、亚麻、汉麻等麻类作物的新功能,以麻类为基础的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研发、麻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重金属污染农田生态修复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让陈万权欣慰的是,根据中国农科院研究所综合评价结果,在33个研究所中,麻类所的发展实力从2012年的全院倒数第1名跃升至2017年的第17名,发展速度跻身前3位。